鉴于农村的良好的环境和山水秀色,在生活、交通和通讯条件改善后,更多的城市人会更加频繁地到农村旅游和居住,而这又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财富。
从十面霾伏到碧海蓝天,雾都伦敦通过雾霾治理,如今每年的雾霾天数不超过10天。尤其,作为个人怎么办?这让我想起一部经典电影《永不妥协》,影片讲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的故事。
光伏这么好还不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向来是政策之风吹到哪,哪就遍地开花,2017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强调,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光伏电站4500万千瓦、光热发电500万千瓦,光伏发电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而德国作为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也曾一度是煤电大户,然而现在德国的光伏发电量已经出口到欧洲各国,计划到2020年能达到70%的清洁能源使用率。换句话说现在世界市场的格局是一种此浮彼举多元化的大格局,比过去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时要从容许多,所以国际市场应该发展有这样多元化的格局,这也更有利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且政府在细化政策方面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资金方面仅仅靠金融租赁、信托还远远不够,可否霾里掘金,就要看投资人的勇气和胆量了。不仅如此,众多投资人认为,未来的5~10年,必然是环保行业的投资黄金期。
那第二个问题,怎么办。关于雾霾一直有两方面的讨论,一是它究竟由什么造成,二是怎么解决。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当时的可再生能源不具备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电力在城市和工业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落后的农村能够使用代表着现代化的电力,当然是各国政府首先的选择。
因此,如果农村(包括城镇化的农村)的用电需求还是用现有的火力发电驱动的电网延伸的话,将意味着大量的碳排放和粉尘排放的增加。但是,随着农村电气化计划向偏远地区覆盖的时候,二八效应开始显现。因为,在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靠近城市或城镇的地区,因此,初始阶段电网向农村的眼神能够很快速地覆盖大量农村人口。光伏扶贫可以有效地带领贫困地区致富,盘活当地经济,给予贫困农民生活保障,在全国各地太阳能充足的地方都可以开展光伏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最佳手段。
这些样板或示范项目的影响其实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总而言之,只要有了自主的能源,农村的生活条件可以更加接近城市生活------如果不是更好的话。
尽管可再生能源还有不少缺陷,但它们代表了一条出路,一种途径。可以这么说,在农村地区每安装一兆瓦光伏电站,等于减少了两兆瓦的火电的排放,而绝对不是一比一的关系。鉴于上述原因,农村电气化的责任,从此以后,不可避免地要落在新能源的身上。有人会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依赖不持续、低产出、低能量密度的可再生能源为农村提供电力,是否会限制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种说法忽视了某个关键点。
如果只能等待国家电网把线路铺过来才可能有电,那么,西藏林芝或者贵州凯里的偏远山村,何时能够用上电,就取决于当地政府为长途输电线路所作的长远规划、预算,甚至取决于整个国家的总体电力规划;那些地区的农牧民很可能需要无望地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不是几十年的话。如果能源不是以电的形式让农民来使用,农村就不能进入现代化的社会,而停留在原始社会。可再生能源,为农民,或者说农村地区的人口,提供了一个更具自主性的选择,他们可以明天就开始安装光伏电池板,几天或者几个月后就能够用上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而那些有勇气或者有智慧的农民能够在农村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无论是经商、做手工艺品、搞农产品深加工、或者办企业;那些有创造力的姑娘小伙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也许是剪纸、草编、泥塑、木刻、绘画、戏曲、二胡等传统民间艺术,也许是动漫、话剧、微电影、吉他、钢琴等更为新潮的艺术形式。
有了自主的电力,农民可以有条件看电视、通电话、用电脑、上互联网;农民可以有更加明亮的照明,家里可以尽情使用空调;可以自己进行水源净化而用上自来水,可以进行污水处理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条件;可以自行设立天然气站来让自己的家里用上管道天然气;可以通过清洁不带来污染的灌溉和温室提高农作物产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伏扶贫就是关键国策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因此,近几年,农村电气化的进程变缓,是很自然的事情。包括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提出农村电气化方案后,农村的无电人口迅速下降,十年左右就从超过四亿人降低到了八千万人。没有电,农民就无法看到电视,听到广播,无法用电话,更不要说互联网。除了线路铺设的成本问题,农村电气化的大量需求还会带来了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巨大的用电需求的增加,就意味着新增排放的巨大增加。现在的争议焦点是,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的农村,是否需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实际上,那些现在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也就是已经通了电的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是非常小的,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之所以如此之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村用电量的确很小(见《中国农村能源问题系列文章之一:农村能源状况的变迁》),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送电距离长,电力部门不愿意为了农村未来的电力需求预留多余的电力,那样的话,电缆的造价和敷设成本都将成倍增加。还能帮忙遮雨、隔热,降低室内温度2-5度,节省楼下的空调开支。
给农村地区和农民更多的能源选择,满足它们的需求,对于农村的自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农村中最原始的能源,如薪柴、秸秆等,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尽管它们不是清洁能源。
广东、江西超过300兆瓦。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当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包中,一家牧民用一头牦牛换来的光伏发电板加上一个小电视机和卫星接收机,使得他们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荒无人烟的高原中,能够通过电视机看到来自北京的电视节目,这个牧民为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所带来的欢乐和震撼,远非早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的城里人所能体验的。
如果农村能源能够不依赖于政府或者外界的因素而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实现能源自主,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独立自主地掌控自身的能源供应,那么,乡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就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至少不受电力短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能源不仅仅是能源而已,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光伏发电可以使用25年,平时只要适当擦拭灰尘即可,就有长达25年的稳定收益。新能源将给农村带来什么?在光伏发电刚开始能够应用的时候,所有的实际应用的示范项目都是在农村进行的,只不过当时所有的投资都是政府的资助项目,或者属于扶贫项目。农村光伏案例光伏发电收益率高,适合在农村城镇推广,是老乡们理财的最佳选择!安装光伏后,每月定期有稳定的收益的,就像领取养老金一样。他们不能用冰箱,不能用空调。
想方设法用各种新能源取代火力发电和长途输电线路,给农村地区带来电力和其它形式的能源,应当成为是今后几十年政府和社会为农村发展所制定的战略中的明确使命。笔者注意到,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
再过十年,我们会发现,农村的用电容量,会比现在增加四倍,也就是说,原本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农村的80%的电气化需求,到了那个时候,其实还只有20%;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安装了大量的多余的新能源来满足甚至超前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的容量空间往往很一年或半年之内就变得不再多余;我们会发现,村村通电只是农村电气化的第一步,远不是农村电气化的最终目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宁夏、内蒙古、湖北、上海、山西、河北超过100兆瓦。
农村电气化的使命将以新能源来接续完成考虑到可再生能源都具有能量密度低的弱点(见《低能量密度:光伏的弱点,还是优势?》),再考虑到农村用电也是低能量密度的特点,可再生能源入光伏、风力、沼气等,应当非常适合在农村环境中应用。同样重要的是,由于国家电网的电力来自大型火电厂,农村用电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如雾霾等,对于城市人口也一样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
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渔光互补,可以利用光伏板遮阴,养的鱼虾等,又肥又大,光伏发电收益更高。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在已经引入过可再生能源的农村或者牧区,它们已经激发了农牧民接受现代技术、拥抱现代生活的意愿,这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而不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
恰恰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家中的电器一定会越来越多,用电量自然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当年那些光伏示范项目的效应,这就是电力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把农村电气化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的原因。
非常适合农村养老,是孝儿孝女给父母的最佳选择的礼物。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要比城市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伤害,因此,即便采用火电驱动的国家电网扩容能够经济地满足新农村或者是城镇化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也承受不了由此而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
当前它正在以多种形式在全国开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电力部门发现,在起初几年覆盖了80%的农村人口的电网敷设工程,其实只占了需要敷设的电网数量的20%,而要给剩下的20%的农村人口送上电,则需要另外还有80%的工程量没有完成,而这80%的工作量还因为各种艰苦的自然条件使得敷设成本十分高昂。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